首页  项目负责人  主要完成人  申报材料  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研究成果  研究生创新成果  成果应用评价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申报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表

          附件2: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表-中北大学-马铁华.pdf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申报书

 

 

成 果 名 称:1331创新团队研究生创新与专业课程

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马铁华、陈昌鑫、薛艳霞、尤文斌、孙传猛

                                                 

成果完成单位:中北大学

                                                 

成 果 科 类:自动化类

码:0812

号:03

成 果 网 址:http://ece.nuc.edu.cn/yjscxzyrh/

推荐单位名称:中北大学

推 荐 时 间   20210616


 

山西省教育厅

填表说明

 

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 成果科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的学科门类分类(规范)填写。综合类成果填其他

    3.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代码填写。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13,其他—14

    c: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他填0

    d:成果属本科教育填1,研究生教育填2,其他填0

    4.推荐序号由4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按照附件12017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推荐名额分配表》中各推荐单位代码填写,后二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

    5.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6.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

    7.本申请书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4号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


一、 成 果 简 介(可另加附页)

 

获 奖

时 间

奖项名称

获 奖

等 级

授 奖

部 门

2021.06

1331创新团队研究生创新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

特等奖

中北大学

2021.02

自动化

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育部

2020.09

马铁华

陈昌鑫

薛艳霞

“建行杯”第六届山西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发改委

山西省人社厅等厅局

2019.05

智能控制创新教育团队

12届“山西省青年五四奖状”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青年联合会

2019.03

马铁华

山西省科技功勋

山西省教授协会

2020.11

2019.03

陈昌鑫

尤文斌

孙传猛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电子学会等

成果

起止时间

起始:20165            实践检验期:5

 完成:20215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1000)

成果简介: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以创新创业思维梳理、归纳和扩展教育资源,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有意识地加强创新创业指导。2018年颁布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文件中将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作为重要考察指标。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项目组基于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立项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1331创新团队研究生创新实践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研究),项目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人才发展需求,依托“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山西省“1331工程”创新团队平台,经过5年多的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

1)出版《新概念动态测试》专著和《机器学习基础教程》。其中专著《新概念动态测试》由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评委委员会资助出版。朵英贤院士、方家熊院士和周立伟院士作序,得到中华优秀图书专家刘竹生院士、李魁武院士和王哲荣院士推荐。

(2)提出“知识研讨+社会需求+创新项目”一体化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体系。以《新概念动态测试》和《现代传感器技术》作为样板专业课程,基础知识传授过程中,采用翻转教学进行学术研讨;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研究生创新项目立项。依托科技转化项目,指导学生参加结合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创新实践比赛,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出“专创+科创+产创”之“三创合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以“武器动态测控与智能装备”山西省1331工程 创新团队(科技前沿类)、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和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三大团队为支撑,以团队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导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三创合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不够的问题。高校的创业教育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与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知识研讨+社会需求+创新项目”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2)“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与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标准差距较大。“三创合一”创新教育模式,形成“孵化器+科技的师生共创的实践模式,从本质上解决了研究生选题难,选题不符合社会需求的问题,从实践和应用方面提升了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1000)

(1)构建“知识研讨+社会需求+创新项目”一体化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体系。

体系从课程教学思路到课堂教学方法,从专业知识的传授到知识的创新应用,从社会问题的发现和社会的解决都是层次性开展,让研究生在层次化递进的教学模块中不断汲取新知识,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依托前沿科技创新团队,借团队科研项目导引教学模式。

“专创+科创+产创”的“三创合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依托“武器动态测控与智能装备”山西省1331工程 创新团队(科技前沿类)、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和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三个平台,以科研团队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导引教学模式形成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实施三全育人双创教育模式。

项目组成员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北大学军工特色的中育人优势,形成博导、教授和行政工作人员全员参与双创教育,将双创教育中的要素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从课堂教学,毕业论文和科技创新比赛全方位育人,提升创新教育实效。

 

3.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800)

1)“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

“知识研讨+社会需求+创新项目”一体化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层次化递进的教学模块,从课程教学思路到课堂教学方法,从专业知识的传授到知识的创新应用,从社会问题的发现和社会的解决都是层次性开展,使“专创融合”课程教学系统化和模式化,提升“专创融合”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构建“知识研讨+社会需求+创新项目”一体化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体系。体系让研究生在层次化递进的教学模块中不断汲取新知识,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科研项目导引教学模式的创新。

“专创+科创+产创”的“三创合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三大科研团队:“武器动态测控与智能装备”山西省1331工程创新团队(科技前沿类)、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和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以团队科研项目为导引,形成“以科研带教学,以科研带创新”的模式,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培养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3)研究生“专创融合”创新能力培养举措的创新。

项目组摸索出四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举措,学术专著前沿理论助推“专创融合”教育;“创新创业博硕论坛”交流“专创融合”技巧,以“研究生创新创业比赛”提升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生科技立项”考核研究生双创能力。四种举措互通互补,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1000)

1)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

近年来,研究生科技立项申报率达80%以上,申报成功率达60%以上。其中王宇同学的《强电磁环境下金属屏蔽体屏蔽效能优化研究》、郭文超同学的《基于电涡流与光电效应的轨道车辆振动参数检测技术研究》和贺绍琪同学的《基于虚拟磁盘技术的测控数据传输系统》获山西省优秀创新项目。

近五年,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发明专利15项,使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

研究生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金奖9项,银奖14项,铜奖20余项。“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二等奖2次,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一、二、三等奖各一次,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1次。

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生就业率,近五年,研究生就业率达100%,升学比例达15%,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比例达50以上,为中国航天院和军工集团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

2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体系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借鉴的模式

学校不断探索实践知识研讨+社会需求+创新项目一体化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体系,逐渐总结经验,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一定成效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团队成员参加兵器工程大会、华北协作区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太原工业学院、柳州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山西能源学院等兄弟院校来校调研,团队的双创教育管理经验为地方院校双创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示范作用。团队培养的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强,在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和攻克技术难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航天一院12所)、东杰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江阳化工有限公司对团队培养的研究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3)研究成果得到同行专家的较高的评价

出版《新概念动态测试》专著受到朵英贤院士、方家熊院士、周立伟院士、刘竹生院士、李魁武院士和王哲荣院士的高度评价。

                

3186C


 

               

       

4)团队成员获得社会各界认可

研究生在科技立项和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佳绩让指导教师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2019智能控制创新教育团队荣获山西省青年五四奖状;2019年,团队荣获中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团队;团队负责人马铁华教授荣获山西省高校科技功勋荣誉称号;团队成员马铁华、尤文斌、陈昌鑫、薛艳霞获山西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尤文斌、陈昌鑫、孙传猛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团队成员薛艳霞获GCDF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荣誉称号。

5)团队关联专业获得社会认可

团队相关本科自动化专业2020年被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认定为国家一流专业。

相关本科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被中国科教网专业评价(2021-2022年)全国排名第三。

 

 

 

 

 

 

 

 

 

 

 

 

 

 

 

 

 

 

 

 

 

 

 

 

 

 








二、完成人情况


主  持 人

   

马铁华

     

出生年月

196411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二级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院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动态测控与智能装备

工作单位

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0351-3921336

移动电话

13603553730

电子信箱

matiehua@nuc.edu.cn

通讯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0化学物理复合爆破压裂器及其制造方法获山西省专利奖三等奖,排名第1

2019年山西省科技功勋;

2018“XXX系统获山西省国防工业科技创新一等奖,排名第1

2016基于容栅耦合的旋转件扭矩动态测试技术获得山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1

2015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4年山西省劳动模范、2013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4“X平台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2012基于SoC的石油井下多参数测试系统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1)建设“知识研讨+社会需求+创新项目”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2)“武器动态测控与智能装备”山西省“1331工程”创新团队带头人,专创融合体系建设;

3)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

 

                       本 人 签 名:

 

       






完成人情况

(2)完成人

    

陈昌鑫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85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高级实验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工作单位

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0351-3921005

移动电话

1873910689

电子信箱

chenchangxin@nuc.edu.cn

通讯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 2016基于容栅耦合的旋转件扭矩动态测试技术获得山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四;

[2] 2019智能控制创新教育团队获得第12山西青年五四奖状,排名第一;

[3] 2020建行杯第六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排名第一。

 

 

 

1)探索“专创教学融合”教学模式,构建“创意-创新-创业”的创新链;

2)管理智能控制创新实验室,负责“智能控制创新教育团队”建设,指导研究生开展“互联网+”、“挑战杯”、“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智慧城市竞赛”等创新创业实践。

 

                   本 人 签 名:

 

       

 






完成人情况

(3)完成人

    

薛艳霞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28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讲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学生科科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就业创业指导

工作单位

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0351- 3920162

移动电话

13753150871

电子信箱

xueyanxia@nuc.edu.cn

通讯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0年荣获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1)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指导学生撰写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人工智能竞赛等创新竞赛PPT的制作,竞赛比赛文书的撰写,竞赛答辩的指导。

2)以中北大学军工特色为背景,挖掘红色基因,借助与兵器、航天等单位的科研合作平台,实践思政+课程+创新思政融入模式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

 

                    本 人 签 名:

 

       

 






 

完成人情况

(4)完成人

    

尤文斌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12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副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智能工程系主任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工作单位

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0351-3921005

移动电话

13903417954

电子信箱

youwenbin@nuc.edu.cn

通讯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8年“XXX系统”获山西省国防工业科技创新一等奖,排名第2

2016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5年“挑战杯”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4年“挑战杯”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2年“基于SoC的石油井下多参数测试系统”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0

 

 

 

 

 

 

1)指导“智联科技创新团队”荣获团中央小平创新团队,指导研

2)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指导研究生创新实践。

 

 

 

 

                    本 人 签 名:

 

        

 






完成人情况

(5)完成人

    

孙传猛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87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讲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工作单位

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0351-3921005

移动电话

13593195230

电子信箱

suncm@nuc.edu.cn

通讯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 2012年于重庆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 2020年被评为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

 

 

 

 

1)探索专业课程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人工智能竞赛等创新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

2)指导研究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

 

 

 

 

 

                     本 人 签 名:

 

       

 







三、完成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

中北大学

主管部门

山西省教育厅

联 系 人

刘晓东

联系电话

0351-3922063

     

 

邮政编码

030051

通讯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

电子信箱

jyk@nuc.edu.cn

 

 

 

 

 

 

 

 

 

 

(1)构建“知识研讨+社会需求+创新项目”一体化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体系,让研究生在层次化递进的教学模块中不断汲取新知识,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依托“武器动态测控与智能装备”山西省1331工程前沿科技创新团队,构建“专创+科创+产创”的“三创合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北大学军工特色的中育人优势,形成博导、教授和行政工作人员全员参与双创教育,将双创教育中的要素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从课堂教学,学位论文和科技创新竞赛全方位育人,提升创新教育实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单 位 盖 章

 

       

 







四、推荐单位意见

 

 

 

 

(本栏由推荐单位填写,根据成果创新性特点、水平和应用情况写明推荐理由和结论性意见)

 

该成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人才发展需求,依托“武器动态测控与智能装备”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以《新概念动态测试》学术专著前沿理论为支撑,通过创新竞赛、科技立项、博硕论坛等多种举措,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经过5年的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取得了高水平竞赛获奖、发明专利、教材等一系列教学成果。培养的博士、硕士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为其他地方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双创模式,具有可推广的重要意义。

经中北大学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被评定为中北大学2021年教学成果特等奖。

同意推荐申报2021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

 

 

 

 

 

 

推荐单位公章

 

         

 

五、评审意见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评审组组长

签字: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评审委员会主任

签字:

      

 

 

版权所有: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 邮政编码:030051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0467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002001550号